“三鍋樁”是水西戰(zhàn)爭時期留下的古跡,是納雍水東名勝之一。
岔河位于納雍城東水東鄉(xiāng)木城河、水東河二水合流處,稱岔河。兩座石橋、三條河、四條公路在此交匯。橋周圍有三棵巨大的石峰,高約
30
米,三峰鼎立,樹木蔥蘢,巖谷幽異,花開四時。相傳清康熙三年
(
公元
1664
年
)
的水西戰(zhàn)爭,宣慰使安坤在今納雍境內與吳三桂轉戰(zhàn)時屯兵于此,置鍋于三棵石峰上生火造飯,故名“三鍋樁”。
岔河上游的洗米溝,兩岸山峰聳峙,林木蔥郁,中間有一個小田壩,近年探測,鉛鋅礦資源豐富,納雍火把魚就產于此�!叭仒丁北晨垮侁┐笊剑诹⑶ж�。納雍至水東鄉(xiāng)的公路經此,盤山而下岔河岸上,險阻陡峻。牛皮箐矗立在“三鍋樁”側,懸崖絕壁,挺拔雄奇,十分壯觀。
傳說水西軍在此屯扎后,在洗米溝淘米,將做飯的鍋架立于鍋戛山腳,殺牛后把牛尾栽在大箐頂上的平壩中,牛皮晾在懸崖上,洗米溝、牛皮大箐、鍋戛大山由此而得名。
岔河橋就修架在“三鍋樁”前面的岔河上。此地崇山峻嶺,懸?guī)r壁立,瀑布凌空而下,青峰白云,老樹青藤,掩映水中,煙村如畫,令人心曠神怡。清道光年間,郡人肖二先生來此開礦煉鋅,由于轉運困難,便在岔河上建造此橋。奇怪的是,此橋修成后幾次垮掉。后來有人建議在橋頭建一石獅子以鎮(zhèn)風水,肖二先生依言請工匠用一方青石雕了一個神獸立在橋頭,說也奇怪,從此,這座橋竟保存至今。
岔河橋系單孔石拱橋,高
11.5
米、寬
6.4
米、長
15.3
米,有護橋石欄,單邊上有石獸豎立。
時人有詩云:
古渡塞津梁,空有“三鍋樁”。
白云穿峽去,猿聲空惆悵。
先生開鉛礦,修關筑卡忙。
義渡濟往來,千古人歡唱。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