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東營市 > 廣饒縣旅游

廣饒縣紅色旅游景點

紅色劉集旅游景區(qū)
  東營廣饒劉集紅色旅游區(qū)位于大王鎮(zhèn)劉集村,是1925年春中共劉集支部的誕生地。劉集支部是山東省農村最早的4個黨支部之一。劉集支部舊址是廣饒縣黨組織的發(fā)祥地,在山東省農村黨建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25年,在濟南工作的中共黨員劉子久、劉雨輝(女)、延伯真帶著早期共產主義者陳望道1920年8月翻譯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回到家鄉(xiāng)劉集村,并將其交給了劉集黨支部書記劉良才同志保存。由此在這本“大胡子”的書的啟蒙下,星星之火得以點燃。它是我國《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文譯本。1976年公布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公布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公布為省國防教育基地先進單位。劉集紅色旅游區(qū)設支部舊址一處、支部簡史陳列展一處。舊址內按當時生活環(huán)境條件進行了復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為掩護地下革命工作而特制的掩飾門、地道等設施再現了當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環(huán)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詳細]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
  大王鎮(zhèn)位于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南部,全鎮(zhèn)總面積122平方公里,轄1處省級經濟開發(fā)區(qū),97個行政村,27個居民小區(qū),境內常住人口16萬人。大王鎮(zhèn)是革命老區(qū),這里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國最早的一批農村黨支部,保存并傳播了全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誕生了鄧天一、李耘生、李玉堂、丁萊夫、張?zhí)愕戎T多仁人志士,出現了清河大地第一支抗日武裝力量,第一屆廣饒縣委就誕生在大王劉集。劉集村黨支部建立于1925年春,是山東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劉良才任黨支部書記,劉英才、劉洪才為委員,隸屬中共濟南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1927年8月,在劉集黨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廣饒?zhí)刂�,劉良才任書記,兼任劉集黨支部書記。1928年12月,中共廣饒縣委在廣饒?zhí)刂У幕A上成立,劉良才任委員,次年任縣委書記。劉集黨支部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廣泛開展革命宣傳活動,積極發(fā)展黨的組織,領導農民群眾開展了“覓漢增資”、“短工增……[詳細]
廣饒烈士陵園
  廣饒烈士陵園位于廣饒縣。廣饒是山東革命根據地之一。1925年在濟南工作的中共黨員劉子久、劉雨輝、延伯真回到家鄉(xiāng)劉集村,建立了村黨支部,劉良才任黨支部書記。1939年至1949年間,這里發(fā)生了清水泊戰(zhàn)役和廣北大參軍、廣饒干部南下等革命運動。廣饒縣共有烈士3116名,著名烈士有李耘生、劉良才等。陵園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碑、紀念館、烈士墓區(qū)等,安葬烈士926名,其中有名烈士258名、無名烈士668名。陵園是山東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詳細]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