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呂梁市旅游

呂梁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臨黃塔,又名釋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也叫阿育王塔,坐落于孝義市大孝堡鄉(xiāng)大孝堡村東。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壽三年,在宋仁宗慶歷五年、大元元統(tǒng)元年、明崇禎九年和清雍正十年均進行過大的維修。現(xiàn)存塔為清代重建之遺存。塔因年久失修,塔壁裂縫,塔身傾斜。2004年孝義市委、市政府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本著“不改變原貌”的原則,對該塔進行了維修加固。臨黃塔,高18米,坐北向……[詳細]
  于成龍墓,位于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峪口鎮(zhèn)橫泉村,是清朝廉吏于成龍的墓。于成龍墓的墓園坐東朝西,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積大約2200平方米。周圍有高2.5米的青磚花欄圍墻,正西面有一座花崗巖質地的牌坊。墳塋在墓園東部正中央,占地面積大約50平方米。墳前正中立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康熙帝御書“御制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謚清端于成龍碑文”的螭首御碑,左右兩側……[詳細]
  永福寺永福寺(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交城縣城東陽渠村中心 永福寺位于城東1.5公里陽渠村。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二年(582),總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2250余平方米,均為明清遺構。是我縣平川創(chuàng)建較早、規(guī)制較大的佛教寺院! ∷伦毕蚰,南有清光緒十五年(1889)重建的樂臺一座。樂臺迎面正對山門(天王殿),左右又設邊門,成三門之數。兩角為鐘、鼓樓。山門前月臺兩端石座上原有鐵獅一對![詳細]
  麻家堡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呂梁市文水縣南莊鎮(zhèn)麻家堡村據廟內清代碑載,始建于清康熙初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年(1830)、十八年(1838)、同治五年(1866)、同治十三年(1874)、光緒三十一年(1905)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山門、過廳、正殿,兩側建有東西耳殿、東西碑廊、東西配殿、東西廂房、鐘鼓樓。廟外南側依中軸線建有戲臺,與廟宇相對而立……[詳細]
  宿皇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呂梁市臨縣第八堡鄉(xiāng)麻峪溝村宿皇寺自然村東20米據民國6年《臨縣志》記載,宿皇寺原名皇宿寺,為觀音寺的下院,后更名為宿皇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元至元、明天順、成化、隆慶,清乾隆、嘉慶、同治年間(1861~1875)屢有重修。現(xiàn)存建筑除正殿為明代遺構外,余皆為清代建筑。寺坐北向南,三進院落布局,現(xiàn)存文物建筑14座,中軸線從南向北依次建有戲臺、韋馱殿、正殿;中軸線兩側各……[詳細]
  開柵能仁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呂梁市文水縣開柵鎮(zhèn)開柵村中能仁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石碣記載,樂樓、關帝殿為清代重建。2002年村民集資對該寺進行了修繕。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至北分別為樂樓、關帝殿、正殿,關帝殿兩側建有耳殿,樂樓兩側建有東西側門,F(xiàn)存正殿為明代建筑,其余為清代遺構。正殿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前出廊架構。柱頭斗拱三踩單昂,螞蚱頭耍頭。關……[詳細]
  觀音廟,又名觀音堂、白衣庵,因山腰有一清泉,故名清泉山,觀音廟后又被稱為清泉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xiàn)存明清碑碣記載,重修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清康熙五年(1665年)重修僧舍,康熙三十二年(1695年)對廟內各殿再度補葺,雍正八年(1730年)至九年(1731年)重修韋陀樓并山門,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本廟住持圓貴廣募財物再修殿宇并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工程告竣。廟坐東南朝西北……[詳細]
  嵐城八路軍一二〇師司令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8年地址:呂梁市嵐縣嵐城鎮(zhèn)嵐城村1938年10月至12月,八路軍一二〇師駐進嵐縣,司令部設立在五龍廟。賀龍、關向應、甘泗淇、周士第等--均居住于此。一二〇師駐嵐期間,組織抗日自衛(wèi)隊,成立農救會,協(xié)助犧盟會建立游擊大隊,舉辦軍政訓練班,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嵐城八路軍一二〇師司令部舊址,坐北面南,南北長41.20米,東西寬19.50米,一……[詳細]
  交口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座落大麥交村的正中央,依山旁水,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結構為明清時期的三進四合院窯洞式建筑。在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有;南廳會議舊址、毛澤東舊居,電臺警衛(wèi)室,彭德懷、-舊居等。1963年2月21日紅軍渡過黃河,2月26日毛主席率領總部機關經石樓義牒、東石羊于3月2日到達交口后水頭,3月3日,毛主席從交口縣后水頭出發(fā),路徑交口,高廟山,行程70余里,到達大麥交村,住在……[詳細]
  烏突戌古城遺址烏突戌古城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北齊地址:臨縣白文鎮(zhèn)郝峪塔村與南莊村之間丘陵地帶遺址依連綿起伏的山梁,沿崖壁周緣自溝底向頂部用素土夯筑。居山臨水,高低相差懸殊。系古代重要軍事設施,用于屯集兵馬。據民國六年縣志載:“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置為臨水縣,北齊天保三年(552年)立“烏突戍”。烏突戍是從長城的黃櫨嶺起,北至社于戍四百余里,為所立三十六戍中的其中一戍。遺址從溝底向頂部夯……[詳細]
  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7年地址:呂梁市臨縣林家坪鎮(zhèn)南圪垛村1947年8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奉命東渡黃河,移駐臨縣,習仲勛為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和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政治委員,住在臨縣林家坪鎮(zhèn)南圪垛村,即現(xiàn)在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亦稱習仲勛舊居。賀龍為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司令員,住在與南圪垛村一河之隔的沙垣村;期間,召開財經會議、聯(lián)席會議、政務會議,動員群眾支援前線,出色地完……[詳細]
  玉虛宮,位于柳林縣城一華里外,青龍城寶寧山山腰。該宮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建筑以明代為主(五處)。該宮座南向北,依山勢而建,高低層疊,四周翠柏成林。前有四十里抖氣河環(huán)繞,與古剎香嚴寺隔河相望,交相暉映;有后明代古城墻圍繞,寶寧山為倚背。廟內建筑分布有七十二臺階至山門、玄天殿、觀音堂、藥王殿、圣母殿、子孫乳母殿等建筑。歷年農歷三月三日都要在這里舉行香煙活動,是我縣一處較大的道教活動場所。古人云:山之姿態(tài)……[詳細]
  前曲峪李鼎銘舊居(第五批省保)時代:1947年地址:呂梁市臨縣曲峪鎮(zhèn)前曲峪村李鼎銘(1881-1947年),原名豐功,生于陜西省米脂縣桃鎮(zhèn)桃花峁。李鼎銘作為黨外民主人士,在軍事、教育、哲學、醫(yī)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是“精兵簡政”軍事思想的提出者,是“三三制”民主政權參政議政的先驅者,是中西醫(yī)結合的首議者,是北方民族史研究的首創(chuàng)者,是教育救國的倡導者。1947年,李鼎銘曾在前曲峪村工作和居住。前曲……[詳細]
  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0年地址:呂梁市柳林縣孟門鎮(zhèn)石安村1940年1月,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門鎮(zhèn)石安村成立,下設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財政局舊址、司法科舊址、稅務科舊址、公安局舊址等機構。抗日戰(zhàn)爭期間,石安村為離石的抗日指揮中心,組織發(fā)動群眾建立了抗日救國各救會組織,以抗日救國為宗旨,動員全縣人民抗戰(zhàn),先后有2200余名青壯年參加了中共領導的抗日軍隊,為保護延安和晉綏……[詳細]
  古瓷窯址古瓷窯址(第三批省保)時代:唐地址:交城縣城東北3公里磁窯村唐宋窯址疊壓于磁窯遺址之上,磁窯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左右。唐宋窯址有河東區(qū)和河西區(qū)兩處,河東區(qū)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米;河西區(qū)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有大量黑、白、青、黃褐等瓷器殘片堆集,部分區(qū)段厚達1米,器型多以盆、碗、罐等生活用瓷為主,也有少量白釉綠斑標本和白釉紅斑稀有標本!吨袊沾墒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