銆€
棣栭〉
鍖椾含
澶╂触
娌冲寳
灞辫タ
鍐呰挋鍙�
杈藉畞
鍚夋灄
榛戦緳姹�
涓婃捣
姹熻嫃
娴欐睙
瀹夊窘
绂忓缓
姹熻タ
灞变笢
閲嶅簡
鍥涘窛
璐靛窞
浜戝崡
瑗胯棌
娌冲崡
婀栧寳
婀栧崡
骞夸笢
骞胯タ
娴峰崡
闄曡タ
鐢樿們
闈掓捣
瀹佸
鏂扮枂
娓�
婢�
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移動版]
141、
靈光塔
[
吉林省
白山市
長白縣
]
靈光塔坐落于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縣城西北的后山頂上。靈光塔是唐代的渤海國建造的,是東北地區(qū)現(xiàn)存古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塔坐北朝南,南臨鴨綠江,是密檐仿樓閣式的磚塔,平面呈方形,今存五層,通高近13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層內(nèi)收,第一層最高,約2.8米。各層都有疊澀的塔檐,出檐較長,轉(zhuǎn)角處略微翹起,凌空伸展,造型十分優(yōu)美、飄逸。塔的第一層正面有一座券門,高約1.65米、寬0.9米。塔第一層的四面,分別砌有褐色的大塊花紋磚,東西兩面陰刻有蓮瓣紋,南北兩面陰刻有卷云紋;花紋磚的輪廓近似文字,如從西面起按逆時針方向環(huán)讀,可讀作“王立國土”四個字。塔的第二層至第五層的四面正中,都砌有一個方形的直欞窗。第五層上…
[詳細(xì)]
142、
閘口白塔
[
浙江省
杭州市
上城區(qū)
]
閘口白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錢塘江邊閘口的白塔嶺上。閘口白塔位于錢塘江邊,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末期,與六和塔遙遙相望,是錢塘江的標(biāo)志性建筑。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曾寫有《過余杭白塔寺》詩:“登臨江上寺,遷客特依依。遠水欲無際,孤舟曾未歸。亂峰藏好處,幽鷺得閑飛。多少天真趣,遙心結(jié)翠微�!卑姿恳园资窨唐鲋�,是仿木構(gòu)樓閣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層,高約10米,逐層劃分,比例適度,出檐深遠,起翹舒緩,輪廊秀麗挺拔。塔的最下邊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紋飾,象征著“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須彌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經(jīng),再上分為九層,每層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
[詳細(xì)]
143、
棲霞寺舍利塔
[
江蘇省
南京市
棲霞區(qū)
]
舍利塔位于棲霞寺藏經(jīng)樓南側(cè)。相傳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數(shù)百顆。登基后有意重興佛法,乃兩次下詔,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選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靜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將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詔令首先送往蔣州(隋時南京為蔣州)棲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隋時,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建成),因歲月剝蝕而毀。至南唐時,佛教又興,南唐杰出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重修棲霞寺時興工重建,成為今日仿木結(jié)構(gòu)的石塔。高越為之寫了《舍利塔記》一卷。死后亦埋葬在寺院山外的坡地上。舍利塔系石塔,規(guī)模雖不大,但造工十分精致,由各種不同形狀的石灰?guī)r與大理石相結(jié)合壘砌而成。其結(jié)構(gòu)采取先制就所需石料配件,然后接…
[詳細(xì)]
144、
三影塔
[
廣東省
韶關(guān)市
南雄市
]
三影塔,原名延祥寺塔。位于中國廣東省南雄市永康路,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在明朝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重修過,原是延祥寺的其中一座建筑物。該塔為樓閣式磚塔結(jié)構(gòu),平面六角形,共9層,高50.2米(加上塔頂)。三影塔是目前廣東省僅有的一座年份可考的北宋早期磚塔,現(xiàn)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身每層均伸出飛檐和欄桿,飛檐的梁頭上都懸掛著一只銅鐘,全塔共有48只銅鐘。而檐脊的末端則各蹲伏著一匹醬紅色的陶制貔貅,寄以祛災(zāi)托福之意。據(jù)說,該塔能在延祥寺光滑如鏡的寺壁上反射出三個塔影,一影朝上,兩影倒懸,故改名為“三影塔”�?上а酉樗乱褮�,游人再也看不到這一奇景了。門票5元景點位置廣東省…
[詳細(xì)]
145、
宣州廣教寺雙塔
[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
廣教寺雙塔坐落于安徽省宣州市城北5公里的敬亭山南麓。雙塔后原建有的廣教寺,俗稱“雙塔寺”,今已經(jīng)毀棄。根據(jù)對雙塔建筑特征的考察,以及塔內(nèi)保存的刻石文字的記載,推測雙塔建于北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年)。雙塔均為七層,高約20米,平面呈四方形。東塔每邊長2.65米,西塔每邊長2.35米。塔都是磚砌的,枋木結(jié)構(gòu),除底層三面開門外,以上各層均四面開門。半木檐,木樓板,沒有塔心柱和其它的裝飾。塔身原來砌有很多的佛像磚,至今已經(jīng)嚴(yán)重?fù)p壞,只有東塔第五層的四對佛像還完好地保存著。塔的每面都用倚柱分為三間,中間是圓形的拱門,轉(zhuǎn)角圓形的角柱有“卷殺”、“側(cè)腳”,闌額上有一朵補間鋪作,出一挑華拱,二層在補間鋪作…
[詳細(xì)]
146、
崇覺寺鐵塔
[
山東省
濟寧市
任城區(qū)
]
崇覺寺鐵塔坐落于山東省濟寧市內(nèi)的崇覺寺。崇覺寺始建于北齊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在寺內(nèi)建立了鐵塔,寺院也由此俗稱“鐵塔寺”。鐵塔原來是八角七層樓閣式塔,明萬歷九年(1581年)重修,并增建為九層,塔通高23.8米。塔的下部是一磚砌的八角形基座,南面辟門,室內(nèi)頂部砌作斗八藻井,室內(nèi)有宋代的石刻千手佛像和清光緒七年(1881年)的塔銘。鐵塔塔身呈八角形,內(nèi)部充填磚體,每層均設(shè)塔檐、平座、勾欄等,塔檐和平座都施有斗拱,塔剎是鎏金的寶瓶式。每層塔身四面辟門,其余四面設(shè)龕,并放置佛像,在第一、二層塔身上還有“大宋崇寧乙酉(1105年)”的題記。原塔檐四周懸掛風(fēng)鐸,現(xiàn)在保存無幾。整…
[詳細(xì)]
147、
蘇州瑞光塔
[
江蘇省
蘇州市
姑蘇區(qū)
]
瑞光塔是位于蘇州盤門內(nèi)的一座宋代古塔。始建于247年(東吳孫權(quán)赤烏十年),13層。宋代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重建時改為7層8面。高約43米。瑞光寺塔習(xí)稱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盤門內(nèi),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瑞光寺初名普濟禪院,據(jù)志書記載為三國吳赤烏四年(241年)孫權(quán)為迎接西域康居國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孫權(quán)為報母恩又建十三層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據(jù)先后在塔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寶幢木函、佛經(jīng)、石佛、石礎(chǔ)、塔磚等文物上的紀(jì)年文字,與塔的平面、結(jié)構(gòu)、外觀綜合考證,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當(dāng)時佛寺名為瑞光禪院。寺院里歷經(jīng)毀…
[詳細(xì)]
148、
飛英塔
[
浙江省
湖州市
吳興區(qū)
]
飛英塔原來位于湖州飛英寺西側(cè)的舍利石塔院內(nèi)。寺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更名為“上乘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改為今名。內(nèi)塔創(chuàng)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后來塌毀廢棄,現(xiàn)存的石塔重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外塔始建于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紹興二十年(1150年)塔遭雷擊塌毀,南宋端平年間(1234~123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三代又經(jīng)過了多次的修葺。傳說飛英塔是陳武帝陳霸先為他心愛的飛英姑娘建造的。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湖州長興人。他出身貧苦,從小是孤兒。長興人喜習(xí)武,陳霸先從小也隨大人練武,他勤學(xué)苦練,…
[詳細(xì)]
149、
釋迦文佛塔
[
福建省
莆田市
城廂區(qū)
]
釋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廣化寺的東側(cè)。釋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塔為石構(gòu)的仿木樓閣式建筑,通高36米,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層,造型古樸莊重、結(jié)構(gòu)玲瓏精致。須彌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獅子滾珠和牡丹的圖案,轉(zhuǎn)角處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第一層的東西兩面開門,其余各面設(shè)有佛龕,門龕的兩旁浮雕有羅漢人物像,各具神態(tài),造型生動�;乩鹊年@板上浮雕海水卷云紋樣。第二層至第五層,其中四面開門,四面設(shè)佛龕,門旁浮雕金剛武士,龕旁浮雕觀音菩薩。各層的塔檐長而薄,精巧美觀,倚柱瓜楞形,柱頂?shù)亩饭白麟p抄三下昂。檐下各出兩層疊澀,浮雕有鳳凰、雙頭羽人、飛仙、奇花異草等紋樣。塔為八角空心室,寬敞明亮,有石…
[詳細(xì)]
150、
北京天寧寺塔
[
北京市
東城區(qū)
]
北京天寧寺舍利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通高57.8米。磚塔修建在一座巨大的四方平臺上。大平臺上是兩層八角形平臺塔基,塔基上為雕有蓮花、獅頭、佛佛、力士等雕刻的蓮花座。蓮花塔座上為高大的塔門層,塔門層以上為十三層密檐塔層。塔一般為“七級浮屠”,十三層為最高級別,一般為皇家特許。天寧寺塔上過去每層還懸掛有銅塔鈴,迎風(fēng)作響,悠揚悅耳,聲聞數(shù)里,到清代銅鈴漸落。1988年1月,天寧寺塔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塔天寧寺塔是北京城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據(jù)著名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先生考證,天寧寺塔的建造年代為遼代大康九年(公元1083年)。天寧寺塔塔高57.8米,為八角十三層檐密檐式實心磚塔。…
[詳細(xì)]
151、
崇興寺雙塔
[
遼寧省
錦州市
北鎮(zhèn)市
]
在北寧城東北隅崇興寺前并立著兩座風(fēng)格一致,秀麗挺拔的遼代古塔。兩塔東西相距離43米。東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均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棵鎸�7米,基座上雕有各種花紋,下部雕有獅子、負(fù)重力士和蓮瓣。向上為仰蓮座,座上承托塔身,塔身每面都有拱龕,內(nèi)雕坐佛,外立脅侍,上飾華蓋、飛天和銅鏡。塔檐十二層,由下至上逐層內(nèi)收,每層檐角俱掛有風(fēng)鈴,隨風(fēng)搖動,聲音清脆悅耳。塔頂?shù)纳徸�、寶瓶、鎏金剎桿、寶珠、相輪均保持完好。西塔中部還鑲有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興寺塔記》小石碑。1963年崇興寺雙塔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門票/開放時間5元遼寧錦州…
[詳細(xì)]
152、
遼陽白塔
[
遼寧省
遼陽市
白塔區(qū)
]
遼陽白塔坐落于遼寧省遼陽市的白塔公園里。遼陽白塔的具體建造年代已無從考證,從建筑風(fēng)格和細(xì)部的作法上看,遼陽白塔與錦州大廣濟寺塔的風(fēng)格較為一致,與北鎮(zhèn)的雙塔也很相近。錦州的大廣濟寺塔有明確的紀(jì)年,建于遼道宗清寧三年(1057年),北鎮(zhèn)雙塔約建于遼道宗至天祥年間,因此可以推測遼陽白塔應(yīng)建于遼代。后代雖經(jīng)過多次重修、增建,但仍然保持著初建時的風(fēng)貌。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十三層,是密檐式磚塔。塔通高70米,塔座二重,已有殘損,下部經(jīng)過后世的修補。塔身逐層稍內(nèi)收,八面各建有佛龕,龕內(nèi)雕有坐佛,左右各立一尊脅侍,一佛二脅侍上有寶蓋、飛天。第一檐的下邊有磚雕的斗拱五鋪作,承托著檐部,朝南一面的拱眼壁上嵌有后世所…
[詳細(xì)]
153、
銀山塔林
AAAA
[
北京市
昌平
]
目的地介紹銀山塔林位于昌平區(qū)城北30公里處,是國務(wù)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十三陵特區(qū)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遼金以東佛教圣地,為明清時期燕平八景之一。位于昌平區(qū)北部,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墻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后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景區(qū)有前、中、后三座主峰,中峰“獨出云霄”最高,海拔達726.81米。景區(qū)特點是山美、樹美、塔多。山美源于漫山遍野的松、柏、橡樹,顏色也隨著樹種的變化而呈現(xiàn)深綠、淺綠等不同色彩。銀山南麓有眾多古塔林立于峽谷之間,最為壯觀的是華禪寺內(nèi)的金代佛塔。景區(qū)有前、中、后三座主峰,中峰“獨出云霄”最高,海拔達700多米。景區(qū)特點是山美…
[詳細(xì)]
154、
拜寺口雙塔
[
寧夏自治區(qū)
銀川
賀蘭縣
]
位于賀蘭縣金山鄉(xiāng)賀蘭山拜寺口北坡臺地上一處西夏寺院遺址內(nèi),東南距銀川市約50余公里。兩塔東西對峙,相距80米左右,均為八角形密檐式磚塔,由塔身、塔剎兩部分組成,塔身表面均裝飾影塑彩繪。東塔通高39米,由十三層塔身和塔剎組成,除第一層較高外,以上各層之間距離逐漸收縮,塔身之上為塔剎,由剎座、相輪和剎頂組成。塔身一層壁面平素?zé)o飾,二層至十三層及轉(zhuǎn)角處皆有影塑彩繪裝飾。西塔通高40米,由十三層塔身和塔剎組成,除第一層較高外,往上各層之間距離逐漸收縮,一層塔身面南辟一券門,從券門可進入塔心室,塔心室平面呈圓形;二至十三層塔身每層八面各開一長方形佛龕,龕內(nèi)各塑一尊彩繪造像,或坐或立,千姿百態(tài)。塔身之上為…
[詳細(xì)]
155、
一百零八塔
[
寧夏自治區(qū)
吳忠
青銅峽市
]
一百零八塔位于寧夏自治區(qū)青銅峽市峽口山黃河西岸的一個向東的山坡上。一百零八塔是一處塔群建筑,塔群的始建年代不詳,《大明一統(tǒng)志》記載:“峽山口……兩山相夾,黃河流經(jīng)其中,一名青銅峽,上有古塔一百八座”�!洞竺饕唤y(tǒng)志》是明英宗時修撰的,可見十五世紀(jì)中期塔群就已經(jīng)存在了,并且當(dāng)時稱其為“古塔”,可以推測塔的修建年代則更為久遠。塔的形制屬于元代新出現(xiàn)于內(nèi)地的-教式塔,因此可以推測塔群應(yīng)當(dāng)是始建于元代的。塔坐落在十分陡峭的山坡上,坐西朝東,背山面水,依就山勢鑿石分階建造,自上而下,按一、三、五、七的奇數(shù)排成十二列,構(gòu)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大型塔群,因塔數(shù)而得名為一百零八塔。塔的底座為磚砌的八角形須彌座,是實…
[詳細(xì)]
156、
廣德寺多寶佛塔
[
湖北省
襄陽市
襄城區(qū)
]
明代。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區(qū)隆中山東北廣德寺北端。是我國僅存的少數(shù)幾座金剛寶座式塔之一。廣德寺,始建年代不詳,唐代名云居寺。后毀。明景泰年間重建。原位于隆中山,成化年間遷現(xiàn)址,改名廣德寺。明末遭兵燹,僅存多寶佛塔。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各代均有重修。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5萬平方米。中軸對稱布局,現(xiàn)存山門、藏經(jīng)閣、方丈室、東西客堂及多寶佛塔等。多寶佛塔位于佛寺后,建于弘治七年(1494)至九年(1496)。通高16.8米。分塔座與塔身兩部分,塔座八角形,直體,邊長5.32米,高7.26米,設(shè)角柱,疊澀檐,四面施石券門,正門上有壁龕座佛一尊,上額石刻“多寶佛塔”四字,塔心設(shè)八角形單…
[詳細(xì)]
157、
曼飛龍塔
[
云南省
西雙版納州
景洪
]
曼飛龍塔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勐籠鄉(xiāng)曼飛龍寨北的后山頂上。曼飛龍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636~1695年),是西雙版納著名的小乘佛教建筑。塔為磚石結(jié)構(gòu),塔群由大小九塔組成,塔身潔白,塔尖金黃,宛如玉筍破土而出,因而又有“筍塔”之稱。再加上山腰橡膠樹成林,山頂辟平建塔,綠樹白塔相映,十分壯觀。塔基為一米多高的八角形須彌座,周長42.6米,座的八個角各砌一個佛龕,龕邊有彩色云狀紋飾,龕內(nèi)供奉有佛像。主塔居中,通高16.29米,挺拔秀麗,另外八個小塔分列八角,各通高9.1米。九塔都是圓形、實心,塔呈葫蘆狀,塔身潔白,有各種精美的裝飾和彩畫,頂部蓮花瓣座上是貼金的喇叭狀錐體塔剎和相輪,外形…
[詳細(xì)]
158、
金剛座舍利寶塔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呼和浩特
回民區(qū)
]
金剛座舍利寶塔坐落于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五塔寺原名“慈燈寺”,五塔的正名是“金剛座舍利寶塔”,為寺內(nèi)的一個重要建筑�!敖饎偂痹阼笳Z中是“堅固”的意思,上立五塔表示是五方的佛主,其形式來源于印度佛陀迦耶的精舍。金剛座舍利寶塔是清代雍正五年到雍正十年間(1727~1732年)修建的,呼和浩特市這座五塔是中國現(xiàn)存的五座金剛座舍利寶塔中建造時間較早的一座。全塔由塔基、金剛座和頂部的五座玲瓏寶塔組成,塔通高16.5米,金剛座平面呈“凸”形,拾級登上臺基,拱門上鑲嵌著漢白玉石的匾額,以蒙、藏、漢三種文字刻著“金剛寶座舍利寶塔”八個字。環(huán)塔而行,塔身表面布滿了雕刻,有佛、菩薩、佛跡、景云、菩提樹、金剛杵…
[詳細(xì)]
159、
蘇公塔
[
新疆
吐魯番市
高昌區(qū)
]
蘇公塔位于新疆自治區(qū)吐魯番市東南郊,距城約6公里。蘇公塔又被當(dāng)?shù)氐木S吾爾族人民稱為“吐魯番塔”。在蘇公塔的入口處,保存有建塔時的石碑一塊,碑的兩面分別用維、漢兩種文字記載了建塔的原因。該塔是吐魯番郡王蘇來滿二世為紀(jì)念和表彰其父額敏和卓的功績而修建的,塔始建于回歷1181年(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額敏和卓是魯克沁王的后裔,1694年出生于哈拉和卓,是吐魯番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和宗教領(lǐng)袖,曾因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被清政府封為“扎薩克”。在平定準(zhǔn)噶爾、大小和卓叛亂的斗爭中屢建功勛,分別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后-為輔國公、鎮(zhèn)國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被清政府…
[詳細(xì)]
160、
旅順監(jiān)獄舊址
[
遼寧省
大連市
旅順口區(qū)
]
旅順監(jiān)獄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舊市區(qū)的元寶坊內(nèi)。旅順監(jiān)獄是沙俄和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旅(順)大(連)時期-中國人民的一座法西斯魔窟。這座監(jiān)獄是沙俄侵略者于1898年建立的。日本占領(lǐng)旅大后,日本關(guān)東都督府于1907年決定在沙俄所建監(jiān)獄的基礎(chǔ)上進行擴建,監(jiān)獄也由原來的85間牢房增至253間牢房,可同時關(guān)押2000多人。監(jiān)獄占地26000多平方米,其四周砌筑有4米高、725米長的紅磚圍墻,在圍墻的外邊還占據(jù)有大片的土地,建筑了住宅、磚窯等,內(nèi)外總面積為226000多平方米。日本統(tǒng)治旅大的初期,“關(guān)東都督府監(jiān)獄署”就設(shè)在這里。1919年改為“關(guān)東廳監(jiān)獄署”。1909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擊斃日本伊…
[詳細(xì)]
[上一頁]
[第一頁]
…
[3]
[4]
[5]
[6]
[7]
[8]
[9]
[10]
[11]
…
[最后一頁]
[下一頁]
鏃呮父鎼滅储
路
AAA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A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绾ф櫙鍖哄悕褰�
重點關(guān)注
·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石獅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湘潭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