銆€
棣栭〉
鍖椾含
澶╂触
娌冲寳
灞辫タ
鍐呰挋鍙�
杈藉畞
鍚夋灄
榛戦緳姹�
涓婃捣
姹熻嫃
娴欐睙
瀹夊窘
绂忓缓
姹熻タ
灞变笢
閲嶅簡
鍥涘窛
璐靛窞
浜戝崡
瑗胯棌
娌冲崡
婀栧寳
婀栧崡
骞夸笢
骞胯タ
娴峰崡
闄曡タ
鐢樿們
闈掓捣
瀹佸
鏂扮枂
娓�
婢�
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紅色旅游景點
黃山市
安慶市
宣城市
六安市
池州市
合肥市
滁州市
亳州市
馬鞍山市
阜陽市
淮南市
蕪湖市
銅陵市
蚌埠市
宿州市
淮北市
安徽省文物古跡
安徽省紅色旅游
安徽省名人故居
安徽省博物館
安徽省十大祠堂
安徽省十大古村
5A級景區(qū)
4A景區(qū)
安徽省十大景點
安徽省十大免費景點
全部
安徽省特產(chǎn)
安徽省美食
安徽省地名網(wǎng)
安徽省名人
[移動版]
41、
皖西烈士陵園
皖西烈士陵園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心,始建于1953年,是國家為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紅四方面軍發(fā)源地、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等重大歷史事件和革命先烈而建,占地面積85畝。經(jīng)1957年、1989年、2004年三次較大規(guī)模的整修改建,園區(qū)現(xiàn)建有烈士紀念塔、紀念館、塑像、雕塑、碑林、亭廊、悼念廣場等10多項紀念設施。先后征集收藏知名烈士檔案263卷;烈士遺物、遺照300余件;書籍文獻550件;貨幣票證1083件;戰(zhàn)斗武器1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件。選擇展出皖西籍著名烈士事跡106名。建園以來,朱德、劉伯承、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朱蘊山、趙樸初等知名人士以及東歐、朝鮮、越南等國際友人,港澳臺同胞先后前來參觀、題詞、留言。鑒于其紀念意義和建筑規(guī)模,1989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民政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國家紅旅辦列為全國100個紅……
[詳細]
42、
六霍起義紀念館
六霍起義紀念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qū)獨山鎮(zhèn),于2009年4月竣工并布展,5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為188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180平方米,布展面積為800平方米。陳展分為《山雨欲來》、《獨山暴-動》、《蘇區(qū)春秋》、《-》和《豐碑長存》五個部分,再現(xiàn)了獨山暴-動、六霍起義和蘇區(qū)春秋的壯麗畫卷,展現(xiàn)了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體現(xiàn)了老區(qū)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團結戰(zhàn)斗、不怕犧牲、追求光明的崇高革命精神。 六霍起義紀念塔以獨山暴-動為主體,總體構成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塔碑。碑體由黑色花崗巖貼砌而成,塔碑正面為鄧小平1982年為“六霍起義紀念塔”親筆題詞,字體剛毅、遒勁有力;塔碑反面記錄了獨山暴-動經(jīng)過及偉大意義,同時記載了無數(shù)先烈為中國革命捐軀獻身和解放后授銜將軍的數(shù)目,以慰籍先烈,激勵后人。第二部分為紀念塔主體。主體造型是兩把使敵人聞風喪膽的利劍,氣勢洶涌,銳不可擋,直刺蒼穹。雙劍合壁……
[詳細]
43、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位于金寨縣天堂寨鎮(zhèn),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遵照中央指示,從魯西南重鎮(zhèn)菏澤出發(fā),于8月27日千里躍進大別山,猶如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有效地牽制了-,當年12月30日,將前方指揮所設在下樓房的周宅。為再現(xiàn)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光輝歷史和艱苦歷程,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使之與天堂寨綠色資源相呼應,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經(jīng)六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天堂寨易地重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項目的選址在與舊址地理環(huán)境相似的景區(qū)大門500米處,與建成的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隔路相望、相互呼應。2009年9月25日,安徽省旅游集團、六安市政府共同在天堂寨隆重舉行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舊址重建落成典禮”儀式,省旅游局、六安市委、市政府、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省旅游集團、上海市閘北區(qū)旅游局,黃浦旅游局,湖北省黃岡市旅游局、羅田縣旅游局等單位主要負責……
[詳細]
44、
金寨縣烈士陵園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安徽省金寨縣縣城梅山鎮(zhèn)史河西側山上。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位于縣烈士陵園內。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83年4月,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10平方米。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主樓上鑲嵌-題寫的“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館名。左側懸掛有-總書記題寫的“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銅牌。2003年進行了全面維修,重新布展,內設序廳及金寨革命史、金寨將軍、今日金寨、金寨名人、金寨烈士和將軍名人書畫等展廳。館內史料翔實,內涵豐富,能充分展示鄂豫皖蘇區(qū)革命斗爭史和今日金寨的發(fā)展面貌。在紅軍紀念堂背后的山坡上,建有百余座將軍和紅軍陵墓,安葬著林維先、滕海清、詹化雨、陳祥、余明等已故將軍和老紅軍的遺體和骨灰。當年那些為革命馳騁疆場、沖鋒陷陣的紅軍英雄和紅軍將領們,如今又回到了他們的故鄉(xiāng)——他們投身革命和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的地方。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安徽省金寨縣縣城梅山鎮(zhèn)史河西側山上。金寨縣革……
[詳細]
45、
淮南新四軍紀念林園區(qū)
淮南新四軍紀念林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窯森林公園花果山上。206國道穿境而過,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一處集紀念、教育、休閑于一體的旅游景區(qū)。2002年10月,在淮南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0淮南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倡議下興建的。紀念林以樹和碑相結合,樹以銀杏和蒼松翠柏結合,以銀杏為主,象征著先輩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該林共植銀杏樹千余棵,是我市目前最大的銀杏林。頌揚新四軍精神的紀念碑矗立在山崗的至高處,新四軍紀念林周圍已建淮化苑、人才林、學子林、夕陽林、人大林、記者林、國稅林、地稅林、財政林等十多個紀念林,形成了紀念林園區(qū),號稱“千畝園林”。園區(qū)總面積43333平方米,整個林區(qū)被十字形道路分成四個部分,由于花果山頂與路面落差10米左右,主路設置37級踏步和5個平臺,踏步數(shù)象征著抗日戰(zhàn)爭1937年爆發(fā),在主路兩邊鑲嵌著按時間順序的新四軍大事記和新四軍著名將領的生平簡介碑刻,頂部為20×20米的中央平臺,正……
[詳細]
46、
鳳臺縣三里溝抗日紀念園
鳳臺縣三里溝抗日紀念園坐落在淮河岸畔鳳臺縣鳳凰鎮(zhèn)三里溝社區(qū),于2005年為紀念被侵華日軍殺害的84位三里溝村民,由鳳臺縣新四軍研究會具辦而建的。紀念園占地1200平米,園區(qū)由石門、主碑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碑組成。四周青石圍欄,綠蔭環(huán)繞。紀念主碑聳立園中,高8.85米,正面鐫刻著“侵華日軍三里溝大-遇難同胞紀念碑”,背面為“三里溝大-”情況介紹,底座鑲嵌著慘遭殺害的84位村民名字,主碑前為可容納200多人的小廣場。園內栽植各種長青樹和花卉,其中6棵銀杏,寓意紀念園建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松柏、香樟象征著中國人民抗戰(zhàn)精神萬古長青。園區(qū)雖然面積不大,但十分緊湊,清新整潔,莊重肅穆。三里溝村是鳳臺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重災區(qū)。1940年5月21日夜,駐田家庵日軍乘汽艇溯淮河西犯鳳臺,在登岸時,遭到埋伏在三里溝村的國民黨安徽省保安六團(簡稱保六團)突然襲擊,雙方交戰(zhàn)中,日軍傷亡慘重,駐壽縣日軍火速趕來支援……
[詳細]
47、
歙縣陶行知紀念館
陶行知紀念堂在歙縣城內。紀念館舊為崇一學堂,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讀之所,內陳有陶行知遺物和著名遺聯(lián)“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宋慶齡為陶行知紀念館題辭稱之為:“萬世師表”。陶行知紀念館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小北街。紀念館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廳、放像廳、書畫廳和5個大展廳組成。瞻仰廳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后上方是宋慶齡題匾“萬世師表”,正面是毛澤東題詞“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風正面是陶行知手書“愛滿天下”,背面是-題詞“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書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紀念館東眺問政山,南瞰長慶塔,西鄰許國石坊,北附崇一學堂(陶行知少年就讀處)。新建部份與老館銜接,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墻,高脊飛檐,花窗格門,徽派雕刻,匾額楹聯(lián),曲徑迥廊,庭院花苑,好一派徽文化神韻。館名乃1984年初建時,三進中南海,請……
[詳細]
48、
張家店戰(zhàn)役紀念館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張家店戰(zhàn)役紀念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qū)毛坦廠鎮(zhèn)境內,集張家店戰(zhàn)役紀念館、涂公祠、大別山民俗風情館為一體,是六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總占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50平方米。紀念館地面鋪設青石磚,并栽植大量松柏、桂花樹等,烘托以徽派古建筑為主體的凝重環(huán)境。張家店戰(zhàn)役紀念館是紀念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第一館,是六安市紅色旅游重點項目之一,位于戰(zhàn)役原指揮部涂公祠東支祠院內,前后兩進,其中第一展廳共分英明決策、千里躍進、戰(zhàn)略展開、立足生根、棉衣之歌、主力出擊等六篇,重點展示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背景和過程。第二展廳則以速回師、三縱調兵巧誘敵、欲擒故縱、圍頑寇、甕中捉鱉,打援敵、以少勝多,軍與民、骨肉情深,憶先烈、青山永志,三縱隊、將星璀璨等7篇,重點介紹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第一場戰(zhàn)役--張家店戰(zhàn)役。涂公祠建于光緒十二年,是晚清名臣、湖廣總督、例領兵部……
[詳細]
49、
宿州烈士陵園
宿州烈士陵園,座落在安徽省宿州市東北角,為緬懷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功勛卓著的抗日民族英雄彭雪楓將軍以及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我市犧牲的革命烈士,經(jīng)省委、省政府批準,1951年開始建設,1959年建成對外接待參觀。陵園占地面積156畝,綠化面積達64%。是全額撥款的事業(yè)單位。以彭雪楓漢白玉塑像、革命烈士紀念碑、彭雪楓紀念館為主體的紀念建筑物成南北向依次座落在陵園的中心軸線上。高8米的彭雪楓將軍漢白玉塑像,由著名雕塑家鄒佩珠女士主持雕塑,1959年建成。塑像栩栩如生,英姿颯爽,再現(xiàn)了彭雪楓將軍光輝形象。造型美觀、氣勢宏偉的彭雪楓紀念館是一座具有濃厚的徽派建筑風格的仿古建筑群。建筑面積1100多平方米,館名為張愛萍將軍題寫。紀念館分為三個展廳,中廳為雪楓同志生平業(yè)績陳列館,展出數(shù)百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各種文物資料,從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觀地介紹了彭雪楓同志光輝戰(zhàn)斗的一生。東廳為……
[詳細]
50、
大別山烈士紀念園
大別山烈士紀念園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原名“皖西烈士陵園”,始建于1953年,是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民政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由市政府投資5500萬元對園區(qū)進行了全面整修,占地面積85畝,四面環(huán)水,由4座橋梁與鬧市連接。步入紀念園,猶如走進生態(tài)園,雪松傲立,翠柏長青,鮮花盛開,四季如春。烈士塔、許繼慎將軍塑像、主體雕塑、紀念石刻等紀念設施掩映其中,浩氣凜然,雄偉壯觀。悼念廣場和護花墻寬敞、連貫,錯落有致。整個園區(qū)既是瞻仰先烈、啟迪后人的傳統(tǒng)教育基地,又是思想和藝術相結合的人文景觀,是人們學習、旅游、休閑的好地方。 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紀念園東北區(qū)域,是由原皖西烈士陵園的將軍館、陳列館拆并重建的新館,莊重典雅,與周圍的綠樹、碧水、建筑物渾然和諧,是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集“生態(tài)化、園林化、景觀化、人文化”為一體的“城市名片”重要組成部分。紀……
[詳細]
51、
陳獨秀墓
陳獨秀安葬于安慶市北門外十里鄉(xiāng)葉家沖的一塊坡地上。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臺、護欄、墓道構成。墓冢高4米,直徑7米,漢白玉貼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臺兩層,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漢白玉欄桿。墓南臺階與長30米、寬6米的墓道相連接。墓的兩側,各排列32株杉樹,喻示著陳獨秀走過的64個春秋;5棵龍柏松,則代表他曾經(jīng)擔任過中國共產(chǎn)黨一大至五大的總書記或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從墓冢東北方向穿過一條林間小徑,約百米處有一簡易小院,占地1.2畝,院中二層主樓于1995年始辟為陳獨秀生平事跡陳列室。內設5個展廳,由10個標題版面構成,展覽使用照片資料153張、文獻資料6份、生活用具(家具)16件,其中國家一、二級珍貴歷史文物4件。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陳獨秀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為中心,東150米,南300米,西100米,北60米。建……
[詳細]
52、
懷遠縣革命烈士陵園
懷遠縣革命烈士陵園建成于2002年8月,坐落在風景秀美的荊山公墓境內。陵園坐北向南,占地2600平方米。陵園正中矗立一塊長方形花崗巖紀念碑,紀念碑高1.5米、寬3.1米,基座共三階高0.85米,紀念碑雕刻有毛澤東主席手書拓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陵園首批安葬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英勇犧牲的五位懷遠籍烈士的忠骨。2002年10月,為緬懷前輩,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中共懷遠縣委、縣人民政府,將經(jīng)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予及現(xiàn)今資料可查的獻身于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志士、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革命先烈、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而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宋玉琳、程良、陳興前等504名懷遠籍烈士英名鐫刻成革命烈士英名錄供人們紀念瞻仰。革命烈士英名錄位于陵園東側,長6.3米、高1.2米、寬1.1米,為花崗巖石材制成。同期又籌建紀念程良、宋玉琳兩位懷遠籍黃花崗……
[詳細]
53、
劉鄧大軍劉家畈高干會議舊址
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位于安慶市太湖縣劉畈鄉(xiāng)劉畈村。即胡家祠堂,包括胡氏新祠和胡氏宗祠兩個部分,胡氏新祠和胡氏宗祠,建于清嘉慶年間,屬典型的徽派藝術建筑。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中原野戰(zhàn)軍挺進大別山在劉家畈胡家祠堂召開重要的軍事會議,史稱劉家畈會議。該會議舊址已被列入國家紅色旅游勝地。原有一幢三進,每進間有天井,群墻照壁式,青磚小瓦結構,馬頭山墻,清代建筑,具體年代不詳。建國初為劉畈小學用,1969年至今,為劉畈中學使用。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主力(一、二、三、六縱隊)12萬大軍挺進大別山,同年10月下旬,抵我縣劉家畈。11月9日至12日,在劉家畈胡氏新祠召開三縱隊旅長以上干部和皖西工委、皖西人民自衛(wèi)軍支隊長以上干部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三十余人。野戰(zhàn)軍中原局--有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李達、劉子久等;三縱隊旅長以上干部有--、曾紹山、閻宏彥、鄭國仲等;皖西人民自衛(wèi)……
[詳細]
54、
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紀念館
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紀念館,位于蚌埠市燕山鄉(xiāng)孫家圩子村,西蘆山的南麓。1949年3月22日至4月4日,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等十多位領導人率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qū)、第三野戰(zhàn)軍總前委移住蚌埠孫家圩子村。在孫家圩子村,總前委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戰(zhàn)方案,并由鄧小平親自組織擬定了指導第二、第三野戰(zhàn)軍渡江作戰(zhàn)的綱領性文件——《京滬杭戰(zhàn)役實施綱要》,確定了華東軍區(qū)海軍部隊領導人選,為我軍成立第一支海軍部隊做好準備;在這里,第三野戰(zhàn)軍下達了《京滬杭戰(zhàn)役作戰(zhàn)命令(京字第二號)》,吹響了渡江戰(zhàn)役開始的號角。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1998年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2004年開始,對舊址進行保護維修,到2008年底初步建成舊址紀念館并免費對外開放。舊址紀念館占地20.4畝,展覽面積約1100平方米,總投資700多萬元。紀念館分為舊址區(qū)……
[詳細]
55、
新四軍紀念林景區(qū)
新四軍紀念林景區(qū)位于淮南市東部。206國道穿境而過。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一處集紀念、教育、休閑于一體的旅游景區(qū)。2002年10月,在淮南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0淮南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倡議下興建的。總面積43333平方米,整個林區(qū)被十字形道路分成四個部分,由于花果山頂與路面落差10米左右,主路設置37級踏步和5個平臺,踏步數(shù)象征著抗日戰(zhàn)爭1937年爆發(fā),在主路兩邊鑲嵌著按時間順序的新四軍大事記和新四軍著名將領的生平簡介碑刻,頂部為20×20米的中央平臺,正面書寫著“新四軍精神永放光芒”九個大字,背面的新四軍簡介,記述著新四軍浴血奮戰(zhàn),抗日救國的光輝歷程。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著名戰(zhàn)役,警世名言等碑刻,置于主路和“東進長廊”及“北上大道”兩側,供大家觀賞、思索和遐想。紀念林以樹和碑相結合,以樹為主,樹以銀杏和蒼松翠柏相結合,廣栽銀杏,銀杏是長生樹,有“活化石”之稱,蒼松翠柏,象……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最后一頁]
[下一頁]
鏃呮父鎼滅储
路
AAA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A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A绾ф櫙鍖哄悕褰�
路
A绾ф櫙鍖哄悕褰�
·
安徽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安徽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安徽省A級景區(qū)名錄
·
安徽省國家級濕地公園
·
安徽省國家級森林公園
·
安徽省國家級水利風景點
·
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