銆€
棣栭〉
鍖椾含
澶╂触
娌冲寳
灞辫タ
鍐呰挋鍙�
杈藉畞
鍚夋灄
榛戦緳姹�
涓婃捣
姹熻嫃
娴欐睙
瀹夊窘
绂忓缓
姹熻タ
灞变笢
閲嶅簡
鍥涘窛
璐靛窞
浜戝崡
瑗胯棌
娌冲崡
婀栧寳
婀栧崡
骞夸笢
骞胯タ
娴峰崡
闄曡タ
鐢樿們
闈掓捣
瀹佸
鏂扮枂
娓�
婢�
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文物古跡介紹
廣州市
梅州市
河源市
佛山市
東莞市
肇慶市
韶關市
深圳市
江門市
潮州市
惠州市
汕頭市
清遠市
湛江市
珠海市
汕尾市
中山市
揭陽市
茂名市
陽江市
云浮市
廣東省文物古跡
廣東省紅色旅游
廣東省名人故居
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十大祠堂
廣東省十大古村
5A級景區(qū)
4A景區(qū)
廣東省十大景點
廣東省十大免費景點
全部
廣東省特產(chǎn)
廣東省美食
廣東省地名網(wǎng)
廣東省名人
[移動版]
301、
樟林古港
號稱紅頭船故鄉(xiāng)的樟林古港遺址位于澄海市東里樟林。古港遺址東起新興街,西熠墩腳,南起葉厝園,北至天后宮,占地面積4.6平方公里。據(jù)樟林天后宮碑記、樟林擴埠碑記,風伯廟碑記等記載:樟林古港于明天啟三年(1523年)創(chuàng)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巡檢司,乾隆、嘉慶年間達到港口全盛期,其時港口規(guī)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線北通福建、臺灣、杭州、寧波、上海、山東、天前粵東第一大港,史稱樟林港是粵東通洋總匯。古港遺址現(xiàn)保留有潮汕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媽祖宮(天后宮)并有藏資樓、永定樓、貨棧街(新興街)、觀海樓、風伯廟、關部稅口、巡檢司舊址、行鋪、棧房等遺跡和一批石刻碑記,其中天后宮保存的碑記就有22方。1990年又新建一座古港亭,吳南生題樟林古港碑匾,著名作家秦牧撰寫碑記,碑文如下:這里矗著一座古色古香的碑亭,紀錄著人間的風云和歷史的滄桑。樟林現(xiàn)在是一個內(nèi)陸鄉(xiāng)鎮(zhèn),然而歷史上,它曾經(jīng)是……
[詳細]
302、
彭湃故居
彭湃烈士故居座落海城橋-,坐北向南,面臨龍津溪,原始建于清末,主樓雙層,面寬三間12.9米,進深10.9米,前廊子訪西式建筑,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墻,總建筑面積266平方米,彭湃同志于1896年10月22日出生,他在這里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22年夏,彭湃同志開始宣傳農(nóng)-動,與妻子蔡素屏一起搬往“得趣書室”居住。1925年3月,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到達海豐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同志、校長蔣介石和革命軍的蘇聯(lián)軍事顧問鮑羅庭及加倫將軍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1925年6月革命軍回師廣州,敵軍重陷海豐城,故居被焚毀,遺下墻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撥款修建圍墻加以保護。1962年7月7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頒布該舊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得趣書室)。1986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十五萬元按原貌重建,并陳列展示了彭湃烈士生平文物,是我們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
[詳細]
303、
饒平云峯寺
南粵邊陲的饒平縣所城鎮(zhèn)高埕村北面,有座高峰,名叫“云峯寺”。山腰有座古剎,因山而名,稱“云峯寺”。這里山高石奇,雄偉壯觀,遠望寺后主峰,峰頂端有幾塊巨石,巧合在一起,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沖天蓮花,真是天造地設,人間奇景。云峯寺始建于宋末,幾度興廢,至明嘉靖年間,兩廣提學使進行,“毀淫詞,興社學”,此寺也被夷為平地,只剩斷墻殘壁。明崇禎六年(1633年)寺宇重建,寺址遷于舊址西側(cè),“云峯寺”三字的山門石匾額依然是原寺匾額,原因是在當年在清理舊址過程中,從地下掘得出門匾額及木雕佛一尊。自明代重修山以來,又歷數(shù)百年,至解放后,寺院只剩斷恒禿壁。一九八四年,旅居新加坡的陳溪河先生發(fā)起七十余眾捐資,又蒙十方善信及諸山長老鼎力相助,主持比丘尼釋光彩主其事,歷盡艱辛,重建了大雄寶殿,門樓及兩廂,重塑諸佛金身�,F(xiàn)在寺院建成前后兩座,有兩廳四房一天井,東西廊及伙房,寺東有石屋,據(jù)說李季齋(明步政使陳天資之祖)……
[詳細]
304、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跡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跡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qū)三灶鎮(zhèn)。整個遺跡含萬人墳、千人墳、日軍慰問所、日軍“慰靈”石刻、碉堡、機場遺址等。侵華日軍罪行遺跡是日軍侵華的重要罪證,其中日軍慰安所在文物保護單位中鮮見。對研究歷史,特別是研究華南地區(qū)日軍侵華及華南人民抗日活動,以及對教育后人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1983年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入選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名單的文物。三灶島“萬人墳”地址在三灶鎮(zhèn)竹瀝山�!捌摺て摺北R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全面的侵華戰(zhàn)爭,1938年1月17日,日軍6000多人在三灶島蓮塘灣登陸,日軍登陸后就在島的南部修建飛機場,設立以藤田中將為首的海、陸、空軍組成的司令部,把三灶作為侵略華南的軍事基地,日軍為其軍事上的需要,在三灶島進行了血腥的大-,是年農(nóng)歷3月12日,日軍洗劫魚弄村,386人遭槍殺,13日,日軍燒毀了上表、鄧家灣等36座村莊和164艘漁船,他們0婦……
[詳細]
305、
南澳古城墻
南澳島是廣東省內(nèi)唯一的海島縣。位于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古以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jīng)泊點和中轉(zhuǎn)站。南澳城城墻遺址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金山村委會。據(jù)《南澳志》記載,明萬歷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圍五百丈,面寬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墻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齊翀編《南澳志》記載,明代萬歷三年(1575年)福建巡撫劉堯海上疏“竊思漳、潮之間以海為限,其海洋之南澳,地險而沃,百谷所生,百貨所聚,惟地非分土,事在兩鄰,故往往為賊遁逃藪,而修船制器、市藥裹糧,百無所忌……今欲為兩省久安計,必先治南澳;欲治南澳,必先總事權(quán)……商民貿(mào)遷,類多奇貨。凡閩船入廣,廣船入閩,皆不能外南澳,即令該總兵批驗,仍委文職一員兼同抽掣,以供該鎮(zhèn)兵費�!蓖暝t設“閩粵南澳鎮(zhèn)”,置“協(xié)守漳潮等處專駐南澳副總兵”,……
[詳細]
306、
林家廳及古民居群
林家廳建于明代。初為林氏家廟。至清嘉慶年間(1796-1820),林紹光(嘉慶丙辰進士),林龍光(乾隆壬子鄉(xiāng)試舉人),林縉光(嘉慶戊辰鄉(xiāng)試舉人)兄弟三人將家廟改作居室,稱為林家廳。深三進,相同小院,樓閣廂房等,是頗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林家廳附近一帶的古民居群,為明清時代的建筑,具有嶺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遺產(chǎn),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設立了國際藝術家村,現(xiàn)已有30多名國內(nèi)外的知名藝術家進駐,將來會有幾百名藝術家、創(chuàng)意者長期在此生活、創(chuàng)作。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07、
端源鄉(xiāng)農(nóng)民協(xié)會遺址
民國13年(1924年)4月,端源鄉(xiāng)農(nóng)民公會在領村陳家祠成立。同年9月改名為端源鄉(xiāng)農(nóng)民協(xié)會,廣東省中央農(nóng)民部特派員韋啟瑞、周其鑒、黃國俠等參加成立儀式。農(nóng)民協(xié)會辦事處設在陳家祠。該會領導當?shù)剞r(nóng)民開展了一場反剝削、反壓迫的革命運動。陳家祠建于明代末期,民國15年被地主武裝人員燒毀,現(xiàn)存門口及其兩側(cè)的斷壁殘墻。1927年9月13日,廣東高要縣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和群眾共1000余人,在0廣東區(qū)委的指導下,集結(jié)領村,舉行了武裝起義。1927年4月16日,-反動派發(fā)動高要事變。30多名0員遭逮捕或被殺害,0黨組織和農(nóng)民自衛(wèi)軍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幸免于難的0員、縣農(nóng)協(xié)會秘書許其忠和0廣東區(qū)委派來的西江領導人黃學增、軍事干部何遂等人,遵照0廣東區(qū)委關于舉行武裝起義反擊--政策的指示精神,在祿步召集干部和農(nóng)軍骨干開會研究,決定重新組建農(nóng)民自衛(wèi)軍,伍耀輝任大隊長,聶文波、謝忠任副大隊長,總部設在地勢險要的領村。農(nóng)民自……
[詳細]
308、
陳芳家宅
陳芳家宅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前山街道辦梅溪村。陳芳(1825-1906年),字國芬,廣東省香山縣下恭都楊梅斜村(今珠海市前山鎮(zhèn)梅溪人)。經(jīng)營致富,成為華僑中第一個百萬富翁,被譽為“商界王子”。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陳芳開始在夏威夷經(jīng)商,后來成為當時檀香山華人百萬富翁第一人,有“商界王子”之美譽。陳芳致富后不忘家鄉(xiāng),對國內(nèi)多有捐助。此石牌坊群就是光緒皇帝為陳芳及其父母等人等人在家鄉(xiāng)熱心公益事業(yè)而誥封興建的。陳芳故居建于清代晚期,陳芳家宅包括陳芳故居、石牌坊群和陳氏墓園�?傉嫉孛娣e5742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包括陳公祠1座、大屋3座、洋房和花廳各1座。石牌坊群,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原為4座,現(xiàn)僅存3座,均為三間三樓式石牌坊。陳氏墓園,園內(nèi)葬有陳芳妣陳母李氏安人,以及三子陳庚虞,長孫陳永安等。為石砌灰磚墓,座北向南,占地2000平方米,筑……
[詳細]
309、
廣東咨議局舊址
廣州廣東咨議局舊址位于廣州市中山三路,建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為一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向南。自南至北有大門(為祠堂式建筑,已毀),石砌荷池拱橋,仿西方古羅馬式的議會大樓形式主樓,磚木結(jié)構(gòu)的兩層樓后座(已毀)。主樓的東西兩側(cè)還有磚木結(jié)構(gòu)附屬建筑(已毀)。主樓前圓后方,大廳屋頂為半球形,8柱環(huán)列,空間開闊,有內(nèi)外回廊。廊兩層。大門入口在1948年改建羅馬式的4條大圓柱,氣勢軒昂。樓是磚、木、鋼梁柱的混合結(jié)構(gòu)。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后,11月9日,廣東各界代表在咨議局莊嚴宣布廣東脫離清政府獨立,成立都督府。后曾作為非常國會會址。1921年5月,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1925年10月至1927年1月,這里是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毛澤東在這里代理中央宣傳部部長和主辦《政治周報》。1926年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和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暨各省區(qū)代表聯(lián)席會議等……
[詳細]
310、
成田七星寺
七星寺,座落于潮南區(qū)成田鎮(zhèn)家美村馬家溝東北側(cè)。梵宇坐西向東,靜處平疇,遠離村舍,修竹簇擁,環(huán)境清幽。每當?shù)鞠悴司G,桔黃花紫,鳥語蝶舞,鋤耕人忙之際,乍聞木魚經(jīng)聲,裊裊梵音,使人有頓忘塵勞、幸逢盛世的怡然之感!古剎累遭破壞,文物散佚,創(chuàng)拓何年,頗費稽考�,F(xiàn)據(jù)寺中僅存功德紀念牌位及當?shù)赜嘘P譜牒查校:昔于明代港頭鄉(xiāng)大檀越主庠生張協(xié)熊發(fā)愿捐資,鼎力支持通能慧公禪師開山創(chuàng)寺;至明萬歷年間(1573—1620),復有西岐鄉(xiāng)大檀越主冠帶劉光前,舍田14畝永作香油田,寺中現(xiàn)存乾隆十九年(1754)重興住持源海勒石舍田功德碑記殘部可資佐證。據(jù)故老相傳,往昔春秋二祭,寺僧依例奉白糖塔一座及香燭,親登劉氏宗祠奉祀施主劉光前,族人以禮相待,僧俗固緣殊盛,香火鼎盛一時。在世變天劫中,古剎歷劫必修,累承永升、鳳坤(重興祖)、智行、源海諸代住持僧維護管理,傳燈續(xù)焰。至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軍侵毀拆南畔厝包楹梁以修工事,從此香……
[詳細]
311、
楊仙逸中將墓園
1924年,楊仙逸先生遺體葬于廣州黃花崗旁之三望崗空軍墳場,后來又遷廣州市郊賢莊。1981年,根據(jù)宋慶齡副委員長指示,廣東省政府撥款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側(cè)重建楊仙逸中將墓園;1983年8月,該墓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楊仙逸(1891—1923),出生于華僑家庭,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1909年,楊仙逸在美國就讀航空專業(yè)。1918年受孫中山電召回國。之后他募捐資金,購飛機12架,組建了我國第一支空軍隊伍。后來,楊仙逸創(chuàng)辦廣東飛機制造廠,數(shù)月后制成一架飛機,孫中山親筆書寫“志在沖天”以示表彰。楊仙逸墓旁有兩個人的墓,經(jīng)上網(wǎng)查詢得知,1923年9月,海軍-局長謝鐵良隨孫中山先生討伐軍閥陳炯明,20日謝鐵良與楊仙逸,長洲要塞司令蘇從山往博羅縣梅湖白沙堆檢閱-時,因-0,三人同時遇難。后來三人就葬在一起。墓碑是孫中山手書的“楊仙逸先生之墓”七個大字。1927年廣東省政府重修該墓時,其家人……
[詳細]
312、
別峰古寺
別峰古寺目前是潮州地區(qū)香火比較旺的一個寺廟,因古寺位于韓江邊大山坳中,其自然風光秀麗,是郊區(qū)難得的一片靜土,除了上香求平安外,也是一個不錯的自然游覽景點,周邊的山峰都可以攀登,山上風光秀美。別峰古寺位于意溪鎮(zhèn)橡埔村別峰山,面臨韓江,南攬鳳城秀色,群山環(huán)抱。別峰山原稱鳳棲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鳳棲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韓江記》載“鳳棲山即別峰山也,距城東北十里,山峰秀色而為附郭名勝,文人學士多覽游焉”,山有“鳳棲樓”,寺內(nèi)有仇昌祚書“過橋便覺市塵少,到寺方知增日長”的詩聯(lián);宋代潮州進土知梅州事陳希及題壁詩:“千載傳聞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風微。欲知古寺獸棲鳳,殿樓今無燕雙飛�!笨梢姟肮潘隆庇蓙硪丫谩e峰古寺分前、中、后三進,前座為門樓亭,中座“國道寶殿”供奉南海觀音,后座“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兩殿匾傳為邑人進士吳殿邦所書。中座殿內(nèi)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憲大夫署惠潮嘉道、潮州知……
[詳細]
313、
登云塔
(雁塔嘲風)登云塔位于徐城鎮(zhèn)民主路與東方路“丁字”相交處。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啟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體為八角棱臺形,疊七層,每層有內(nèi)室。體積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底層內(nèi)室直徑3.35米,頂層內(nèi)室直徑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階)設在夾墻中,盤旋而登190級可至塔頂,塔身磚石泥灰沙結(jié)構(gòu),以磚為主,砌法一順一丁,每層均有線磚和牙相間裝飾,堅固美觀,經(jīng)360多年,至今古塔風貌依然。由于塔處縣城中心,登臨絕頂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風光,每逢麗日晴天,還可遠眺南海千帆,瓊島風光,故素以“雁塔嘲風”列為徐陽八景之一。古塔是徐聞保存較好的明代建筑,它為研究徐聞當時的建筑藝術留下寶貴的實物。1983年3月,徐聞縣人民政府宣布其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文塔路……
[詳細]
314、
啟明樓
啟明樓位于饒平縣上饒鎮(zhèn)二善村樓子背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坐東向西,呈圓形,直徑100米,占地總面積約7951平方米。二環(huán)圍,內(nèi)圍前平房,后三層樓房,共分32開間,中心處辟有內(nèi)埕,水井1口,-前平房,后二層樓房,共分48開間,門前池塘1口。石墻基,石構(gòu)門樓,墻體由黃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懸挑。該樓保存較好,外表美麗壯觀,是清末土樓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15、
丁日昌舊居(丁氏光祿公祠)
丁日昌舊居也稱丁府、丁氏光祿公祠,位于榕城區(qū)元鼎路,是清代洋務運動代表性人物丁日昌所建。丁日昌祖籍豐順,歷任蘇松太道、江蘇巡撫、福建巡撫和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晚年寓居揭陽榕城,為紀念其父“光祿公”,于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興建這座大型祠堂。整座建筑占地面積6100平方米,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大門前原有主人官階顯赫象征的照壁、月池和旗桿夾。丁府正廳三進,正廳的兩旁左右各有兩條直巷護衛(wèi),每條直巷之內(nèi),又各有小院落四座,每座院落的木雕各有特色,爭奇斗勝。丁府的建筑格局,按潮汕人說法,叫“百鳥朝凰”,共有九十九間半屋室之多,所謂半間,指丁府內(nèi)有一處地下室。丁日昌舊居是清代洋務派實干家丁日昌在全國唯一的舊居,建筑規(guī)模宏大,布局實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極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區(qū)傳統(tǒng)的建筑結(jié)構(gòu)、材料和工藝特點,梁架、屋脊的彩繪和泥塑采用了一些西方建筑圖案,其中西合璧的處理手法,開創(chuàng)了潮汕地區(qū)引用西方營……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廣東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廣東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廣東省A級景區(qū)名錄
·
廣東省國家級濕地公園
·
廣東省國家級森林公園
·
廣東省國家級水利風景點
·
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廣東四大名山
·
廣東四大名剎
·
廣東四大名園
·
廣東十大最美濕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